第4周问答 | 药价为何越来越高?
薛兆丰
你好,我们开始本周的问答时间。
前天晚上我在「得到」的平台上面,第一次做直播,很兴奋,也很好玩。很多话题,都是刚刚开始,意犹未尽。
我也看了大家的留言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当中有些同学提到,广告植入的时间,有点突兀,这个我们后面也会做改进。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,直播的内容和广告的时间之间切换的时候,大家没有产生一个明确的预期,如果像看电视剧一样,大家有一个明确的预期,什么时候做广告,广告的时间有多长,大家就会慢慢习惯了。我们一点点改进吧。
这门课的目的,是让人们听到经济学的音乐
直播结束以后,我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直播的内容,当中有一个环节说到,其实学过经济学的人,确实在中国已经相当多了。但是,他们都没有理解好经济学的核心内容。所以呢,他们都记不住,学过也就忘了。
我想起经济学家弗里德曼,大家都熟悉的 Milton Friedman ,他曾经说:“好多人,甚至那些受过长期、专业训练的经济学家,他们往往都只是记得一些技术上的东西,他们没有掌握经济学的精髓。就像一个人背诵了好多的乐谱,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听过音乐。”
我想,我们这门课,目的就是让那些不管学过经济学的,还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,都能听到经济学的音乐。
前天晚上,由于已经超时了,匆忙之中,我还忘了讲一个挺重要的事情,我很多经济学家朋友看到我做这个专栏,也纷纷出来表示支持。
其中携程网的创始人,人口专家梁建章博士,他就特意约我见了面。他见面第一句话就问:“为什么你的课程大纲是208期,而不是365期啊?”
我说:“52个礼拜乘4就是208期呀。”
他说:“为什么要休息啊?一年是365天,天天都要学习。学生一旦习惯了要学习,就天天学习,不应该有休息的。”
我听了之后,哈哈大笑。然后,他也答应给我提供一些弹药,关于人口方面、劳动力方面的经济学洞见,请大家耐心等待。
还有我们北大国发院的其他教授也出来支持,我们很快,会陆续请到国发院的其他教授来我的专栏,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。
中国工人制造飞机的成本比生产袜子的成本更高
我们来谈谈这个礼拜的课后思考题,其中第一天的题目是针对成本的概念。
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。既然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,那么中国人有两个选择,要么制造袜子,要么制造飞机。对中国工人来讲,究竟是制造袜子的成本高,还是制造飞机的成本高呢?
同学们什么答案都有。我想这是这个礼拜分歧最大的一道题目,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。
有的说,一般的飞机不稀缺,一般的袜子会稀缺;高级的飞机又稀缺不稀缺,高级的袜子又稀缺不稀缺,这是一个角度。有些人又在分,物质匮乏的年代怎么样,物质丰裕的年代又怎么样。
各种各样的答案摆在面前,让我想起一个规律,在道理没有被清楚地指出以前,各种各样的说法看上去都是言之成理的。只有你清晰地指出,哪个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角度的时候,大家才容易看清楚。真理不是昭然若揭的。
我自己的答案是这样的,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,不是你的东西就不算是放弃。比方说薛老师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当老师教书,另一个是像乔丹那样当篮球明星。你说薛老师当教师的成本就是放弃了当篮球明星?
这话不对,因为薛老师根本不可能当篮球明星,那只是他的梦想,他的幻想、他的幻觉而已。薛老师去当篮球明星,谁看呢?他的收入不仅仅可能是零,还可能是负的,贴钱给人家,人家都不看。
这时候薛老师当教师的成本,也就是放弃了的、不当篮球明星的那个选择,其实不算一个什么样的选择,它的代价是很低的。
这样来理解,中国人到底是做袜子还是做飞机的成本就容易了。中国工人目前还不能自主地造出别人能够接受的客运飞机,所以不造飞机的成本其实很低。但是中国人做的袜子要的人可多了,咱们中国人做袜子能赚的钱可多了,那可是真金白银,所以做飞机而不做袜子的成本反而是很高的。
这个道理,其实就是经济学上最坚如磐石的一两条道理当中的一条,那就是比较优势原理。现在反全球化的声音非常之强,其中很大原因,是还没有充分理解这个原理。这个原理,我们后面还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讨论。 你看,成本是放弃了的代价,这句话谁都会念,但是理解和不理解,理解的有多深还是不一样的。通过这些例子,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和别人不一样。
你为了兴趣爱好,在职业选择上付出了多大代价?
第二天的问题是,你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,在职业选择上付出了多大的代价。这个问题,同学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答案,都是来自他们亲身的经历。我看了觉得非常真实,这就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。
其实这个问题,我很多年前就跟朋友讨论过,当时讨论的背景是收入不均。不同的职业,他的收入不一样。我们发现,明明市场上有一些职业,收入挺高的,但人们就不去选择。
人们往往为了迁就自己的兴趣,在金钱上做很大的牺牲,所以一旦人们做了选择以后,咱们就不能倒过来,怪咱们收入不均。因为其实收入不仅代表了你的货币收入,还代表了你的心理满足。
你选了一个职业,这个职业能带给你很持久的满足感的话,这也是收入的一部分,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当然,这也是我对今天好多关于收入不均研究的一个质疑,关于这一点,后面我们也还会专门讨论。
当然挺有意思的是,还有另外一些同学,他回答的角度刚好相反。他们说他们不是因为兴趣而改变了工作,而是因为工作培养了兴趣,干一行,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爱一行。
这个角度非常有意思,这种反过来的看法,也就是说,先选了工作才有兴趣的看法。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,就是我们对人的偏好的一种新的理解,其实偏好也不是天然的、固有的,与生俱来的,它是随着我们的选择而改变的。
我们在关键时刻有什么样的选择,我们后来的一些选择,就取决于这个关键时刻的选择。有时候我们称之为“宪法时刻( Constitutional moment )”,就是你定你的操作系统的那一刻。
这个回答的角度很好,我把这位同学的回答放到了黑板报上。
还有很多同学讨论到底应不应该辞职,到底应不应该换工作。我自己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,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,你看看比你年长的那些事业有成的同事,你自己扪心自问,再工作二三十年,变成他们甘心不甘心,愿意不愿意,高兴不高兴?
如果你觉得很满意,这就是你要的生活,那你就好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;如果你觉得,再用二三十年换成他们那样的状况,你真的不甘心,真的不快乐,那就赶紧找一份新的工作重新开始,沉没成本不是成本。
医保系统使得药价越来越高
第三题问的是,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,药品越来越贵,原因是什么?
有些同学回答药品的研制成本非常的高,但是你要想想,电子产品的研制,它的成本也挺高的。
所以药品的成本贵,我觉得原因之一,是要研制一款新药,往往需要10年,数以亿计的金钱来研究,而且当中的不确定性非常高。
第二个原因,是因为药物它有一个专利期,还有一个审核期,审核期是在专利期之内的。由于有了审核期,它的专利有效时间也就变得更短了。它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成本都收回来。
还有更重要的,是制度上的原因。有很多国家,都给药品施加了各种各样的管制,进入门槛非常的高,这样也会使得供给的途径大大减少。
同时,还有各种各样的非常繁复的医保系统,使得用药的人(病人)和掏钱买药的人(这里通常是保险公司或者各种各样的机构)不是同一个人。这时候真正买药用药的人,他没有积极性去控制用药的支出。在美国你看一个病,你用的那个药做的手术到底值多少钱?你怎么问都问不出来。
这种糊里糊涂的大锅饭,当然会使得药价越来越高。
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虽然大多数的药物都是越来越贵,但有一种医疗服务就是做近视眼治疗的激光手术,LASIK,它的价格却越来越低。你知道为什么吗?
那是因为 LASIK 刚好不在医保的范围之内,病人必须自己掏钱,所以价格哪怕是低100美元,低200美元,这对病人来说都很重要,有人就在乎这么一点钱。结果在竞争之下,这种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手术,就变得越来越便宜了。
你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 LASIK 进入了医保的范围,当然对做这种手术的医生来说,他们巴不得进入医保,为什么?因为掏钱的人已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掏钱的人了,那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了,不再在乎价格了。
范进中举的做法不值得效仿
接下来大家踊跃回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,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1%,那么反复尝试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?答案是不会的,如果每一次你做这个尝试成功的机会都是1%的话。
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就非常精彩,他说好比一个人,他每次考试都拿一分,那如果他每天都参加考试,他会不会拿一个100分呢?答案是不会的。
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,我们不能把每一次参加考试,所赚到的分数加起来,当做一个分数来考虑。我们不能把这个人反复进行尝试的成本,当做只是一次的成本。他每做一次尝试,都会产生新的成本,每做任何一件事,他都有成本。
范进中举那样的做法,是不应该仿效的,他是有成本的。
有同学在留言里面说,听了这堂课才知道,过去我们总是说只要有一点点机会,我们就决不放弃,这样的想法是错的。
刚好昨天我在国发院参加研究生的面试,我们几位老师还谈起,其实在北大清华附近,住着好一批的学生,他们常年住在这些大学旁边,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研,目的就是要考上他们心目中的大学,考上他们心目中的研究生项目。
有些人六七年都在考同一个项目,有恒心是好的,但是世界的机会也很多。这些同学,其实应该好好地再去理解一下,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的道理。
沉没成本不是成本,这一讲挺重要的,大家应该再听一遍。因为这句话包含着两层意思。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果断地放弃,但有时候,我们又要学会将就。
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策略,到底采用哪个策略呢?
我们不看沉没成本,而看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。不看过去花了多少,而看再花一点钱所得到的,是不是你真的想得到的。
上两个礼拜跟吴伯凡老师在外面出差,他就举了一个例子,他说他有朋友到国外扫货买便宜东西,本来不太想买了,但他还是坚持要多买,因为多买才能把他的机票钱赚回来。
你想想这种想法有没有问题?机票钱已经花了,但是他还要再买一些便宜货,不管需要不需要,都要买到他认为当中的差价足以弥补他的机票为止。如果买的东西是他不需要的话,那就是盯住了以前花的钱,盯住了沉没的成本,而没有盯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结果。下次你出国花钱的时候,好好记住这个道理。
欢迎留言
好了,这一周的问答时间就到这里了。最后我还要提醒你,我为你准备了黑板报,黑板报上贴了这个礼拜我认为最精彩的留言,在专栏文稿里面你可以看到,欢迎你踊跃留言,希望下周能够在黑板报上看到你的分享。
明天是预习时间,祝你周末愉快。
黑板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