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兆丰

你好,今天我跟你讲需求第二定律的应用。

需求第二定律的涵义是说,随着时间的变化,弹性会逐渐增大,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化,人们能够选择更多的替代方案,能够形成更多的对策。

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冲击,有许多的成本,比方说有政府收税、有自然灾害、有人为灾害、有好多的交易费用产生等等。

这些冲击和成本,在现实生活当中,在人与人之间是怎么分摊的?听完今天这一讲你就明白了。

房地产交易税由谁承担?

我先问你,咱们政府不是规定所有的雇主要替雇员交养老保险吗?你说这养老保险是雇主付的还是雇员付的?

我再问你,政府规定我们在卖房的时候,卖房的人要交房产交易税,这一笔税金,其实是卖房的人付的还是买房的人付的?

我再问你,一个卖水果的人,比方说他卖的是香蕉。假设一块钱一根香蕉,这时候政府忽然插进来,他说要对每一根交易的香蕉收5毛钱的税。那么我问你,这5毛钱的税到底是卖香蕉的人付的,还是买香蕉的人付的?

每当我在北大上课问同学们这样的问题的时候,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门的。

一般他们会说那个养老保险,是雇员付的,雇主没有付;那个房产交易税,是买房的人付的,卖房的人实际上没付;那个香蕉税,是买香蕉的消费者交的,那个卖香蕉的人,他会把这个税务的成本推给消费者。

问题是,这当中的道理是什么呢?这雇主为什么总有本事把他们的成本负担推给雇员呢?为什么卖东西的商人,他总有本事把成本推给买东西的消费者呢?为什么卖房的人,他就有本事把房产交易税的负担推给买房的人呢?

你想一个工厂老板,如果他有本事无条件地把其生产成本推给工人的话,那他为什么不多推一点呢?比方说一个工厂老板,他娶了一个很爱花钱的太太,他太太一天到晚买奢侈品,他家里的开支因此就大了,那么这个老板可以把更多的成本转嫁给工人,没有止境。

现实情况当然不是这样。工厂老板当然不可能得寸进尺,毫无止境地把他自己的成本转嫁给工人。

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

那么,实际上我们刚才提到的养老保险、房产交易税、香蕉税,到底是怎么样在卖家和买家之间分摊的呢?

你看看我给你准备的第一张图:

这张图里面有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D,有一条倾斜向上的供给曲线S,这两条曲线相交的点是一个平衡点叫N。

在政府没有征税的情况下,在没有收取养老保险的情况下,买卖双方的均衡点就在N这一点上。在这一点上的均衡价格是P0,其均衡销售量或者需求量是Q0。

这时候,政府说要征税。征税的后果,是需求者要比原来付的价格要多,所以需求者付的价格,从以前的P0便成了Pd;而同时,供应者他比原来拿到的收到的钱要少收一点,也就是说他能够赚到的钱从P0便到了Ps。

而这时候,整个交易量从Q0收缩到Q1。这就是政府收税之后的新的均衡状态。

也就是说,需求者买方多付了钱,卖方少收了钱。

买方多付的钱,再加上卖方少收的钱,这两笔钱加起来恰好等于政府增加的税收。

在图里面Pd和Ps之间的距离恰恰就是政府所征收的税率。

最后的结果是,在我们图里面标志为A的那个矩形,它是消费者买家所承担的政府的税收部分。而标志为B的那个矩形,是卖家所承受的政府的税收的部分。A加B的总面积,恰好等于政府的税收收入。

所以通过这个图,咱们对政府征收税务的结果,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了。政府征收房地产交易税,它的结果是什么?结果是买房的人要多付钱,卖房的人少赚了钱,他们的损失之和等于政府的税收收入。

我们国内曾经有一位很出名的经济学家,他说咱们的房价太高了,所以他建议政府通过收取很高的房产交易税来压低房价,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。重税怎么可能压房价呢?重税只会增加买房人和卖房人的负担。

所以,一个3室2厅的房子,在政府征收房产交易税以后,实际上有一间房就已经归了政府了,重税怎么能够压房价呢?

供应者与需求者,谁承担更大税务?

所以税务的负担到底是由谁承担呢?你看下图就能够找到线索。

需求者承担的部分是上面的矩形,供应者承担的税务部分是下面的矩形。到底上面的矩形大,还是下面的矩形大呢?这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相对斜率。

我们前面讲过需求曲线上面的弹性处处不等,当然供应曲线上面的弹性也处处不等。

但在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化的处理,我们简单地把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说成是比较缺乏弹性的需求,我们把比较陡峭的供应曲线说成是比较缺乏弹性的供给,而同时把比较平缓的需求曲线说成是具有弹性的需求,而把比较平缓的供应曲线说成是具有弹性的供给。

我们再看一下第二张图,我故意把供应曲线画得比较平滑,需求曲线画得比较陡峭,这时候上面的矩形就比下面的矩形要大很多。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当需求缺乏弹性、需求曲线比较陡峭的情况下,大部分的税收是由需求者承担的。

第二张图:注解1的需求曲线,相对陡峭,相对缺弹性,需求者将承担大部分税负

而情况倒过来,我们看第三张图,我故意把需求曲线画得比较平滑,而供应曲线画得比较陡峭,也就是说,供应者比较缺乏弹性,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上面的矩形比较小,下面的矩形特别大,这说明税收的负担大部分落到了供应者头上。

注解2:供给曲线,相对更陡峭,相对缺乏弹性,供给者将承担大部分税负

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回答我们这一讲一开始提的3个问题:

  • 养老保险究竟是雇主付的还是雇员付的?
  • 房产交易税到底是买房的人付的还是卖房的人付的?
  • 香蕉税到底是买香蕉的人付的,还是卖香蕉的人付的?

正确的答案分两句话:

第一句是说这税务是双方共同承担的;

第二句是谁付的多谁付的少,取决于需求者和供应者,他们双方的相对弹性。

谁的弹性低,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,谁就付得多一点。

弹性大小决定承担税负分摊比例

比方说,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,不管政府规定是雇主付养老保险还是雇员付养老保险,这取决于雇主和雇员,谁更需要这份工作,谁越需要这份工作,他们的谈判能力就越低,这时候他们就会承担更大比例的税务负担。

比方说,政府忽然规定国发院的院长要替我们每一位教授多交一笔养老保险,当这个命令一下来的时候,我们的院长没有其他的办法,只能听从国家的政策。

这时候付这笔养老保险的人是咱们国发院,是雇主;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,咱们院长就会有许多的对策,他会重新调整跟我的劳动合同,重新调整给我的工作量。

这时候我接受还是不接受,取决于我对这份工作的需求程度,如果实在离不开这份工作,那么我就会接受他提出的新的条件。到最后,这笔养老保险的负担是会落到我的头上,而不是由学校支付。

同样香蕉的例子也是这样。如果政府规定买香蕉的人必须付这笔香蕉税,实际上你说这香蕉税是谁付的?你要想谁更需要这份交易。

买香蕉的人,他今天不吃香蕉,他还有好多其他的水果可以选择。但是卖香蕉的人呢?它的弹性可就低了。香蕉今天卖不出去,第二天就会坏掉,所以卖香蕉的人,他有更迫切的需求,要把这个香蕉卖出去。

这时候不管政府的规定是怎么样的,卖香蕉的人会都说:“表面上政府规定是要由买香蕉的消费者付税,但是我可以替你付,因为我实在很需要把香蕉卖出去。”

所以这笔香蕉税到底是消费者多付,还是商人多付,取决于商人跟消费者之间的相对弹性。

法律无效定律

所以政府额外地征收一笔税收,这笔税收实际上是由买方付,还是由卖方付,我们的正确答案是:他们双方共同付,而谁付的更多则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弹性。而这相对弹性的大小,跟政府的规定本身没有关系。

有时候我们开玩笑,称这个规律为“法律无效定律”,在英文里面叫做 The law of the irrelevance of the law。挺有意思的是英文里面规律和法律用的都是一个词,都是law。

法律为什么没有效果,为什么政府规定是谁付的,跟实际上是谁付的,没有关系,它只取决于交易双方的相对弹性。这个规律之所以起作用,它背后产生的原因,就在于需求第二定律所刻画的基本人性,就是人是会去寻找对策的,而且时间越长,他们寻找的对策就会越好。

需求第二定律,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应用。比方说男女关系,两个人谈恋爱总有一些交易费用吧?到底是男生去找女生还是女生去找男生?谁来付这笔交通的交易费用?男生跟女生讲的语言不一样,谁迁就谁的语言,谁迁就谁的饮食习惯。这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出谁更需要谁,谁的需求弹性更低更刚需。

还有,今天我们有这样的习惯,男生跟女生结婚的时候,男生要给女生买一个钻石戒指,这是风俗习惯,规定好了一定是男生买的。但今天你学了“法律无效定律”以后,你就知道这个戒指实际上是谁买的。正确的答案是,这个戒指是双方共同买的,谁付的钱多,谁付的钱少,取决于谁更迫切地想要结婚。

课堂小结

最后我给你总结一下,今天我们讲的是需求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的应用,那就是税负的分摊。税负通常是由供需双方共同承担的,至于谁承担的多,谁承担的少,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弹性,而与法律或者风俗的规定没有关系。

课后思考

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,你能不能再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,来说明税负分摊的规律?

欢迎你给我留言,我们下节课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