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们开始本周的问答时间了。

这一周,我们利用前面两个礼拜所讲的关于所有制的知识,完美地运用到拥堵治理的问题上去。同时,我们还讲了两个重要的,跟公共政策密切相关的概念:公用品和私用品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这一周结束了为期五个礼拜的,关于权利的经济学分析和讨论。

我来给你边做一个总结,边回答这个礼拜所提的问题。

1.征收拥堵费让最需要的人使用道路

这个礼拜最难、最有深度,而且如果你不学前面两个礼拜的知识,就没办法很好回答的问题,是咱们在预告里面提的第二个问题。这个问题是问:

如果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话,那么开车的人就得支付金钱;如果不征收交通拥堵费,大家都堵在路上的话,那么开车的人就支付在路上等待的时间。无论是支付金钱,还是支付时间,他们都支付了成本,所以这两种方式其实是等价的。收拥堵费和不收拥堵费是一样的,没有优劣之分。这种看法对不对?

这个问题最尖锐,最难回答。我自己写专栏,参加一些论坛,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回答。原因是什么呢?原因是要回答好这个问题,咱们得有渔村的故事,得有那个表。有了那个表,才能清楚地把答案勾勒出来。

但你们已经具备了这个基础。支付金钱和支付时间,有两个根本的不一样:

第一,在收拥堵费的情况下,上路的人数不一样。道路是私有的,具有排他权的所有者,为了使道路达到最大效益,他会让5个人上路。

而如果道路是公共用地,谁都可以上路的话,那么上路的人是8个人。拥堵的情况不一样,这是收拥堵费和不收拥堵费的第一个区别。

第二,在收拥堵费的情况下,上路的那5个人,跟不收拥堵费的情况下上路的那8个人,不是同一种人,这是关键。收拥堵费的情况下,那5个人是对道路具有高估值的人,他们每一个人都愿意支付6.8元的道路拥堵费。

他们把这条路看作是有价值的路,而他们使用这条道路的时候,获得的回报要高于他们支付的拥堵费。否则,他们就会把道路让给其他对这个道路具有更高估值的人。

而在没有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情况下,在人人都可以上路的情况下,会有8个人上路。这8个人,在他们的心目中高速公路跟泥泞的道路是一样的。

第一,人数不一样,拥堵的情况不一样;第二,人不一样,上路的人对这道路的估值是不一样的。这是关于道路拥堵费我要总结的第一点。

2.实践中的拥堵费其实不一定很贵

第二点,在我们的例子里面我们讲到,如果交通拥堵费收200块钱的话,那就足以让绝大部分人把道路让出来。但这只不过是为了把问题说清楚,所以我们才把拥堵费的金额说得夸张一点。实际上,拥堵费远远不需要收200块钱那么多,就足以达到效果了。

比如,我说的华盛顿的那条I-95收费公路,通常的实时拍卖价格也就是6块钱、8块钱,就完全能够达到效果了。6块钱、8块钱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50块钱左右。这是我要补充的第二点。

3.收不收费与收到的钱怎么用无关

好,我们来看周一的思考题。周一的思考题是:“很多人会说,我不是不赞成收拥堵费,关键是收了拥堵费以后,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。”

Koant 同学的回答非常清楚,他说:我不赞成这种说法,我认为收费之后,把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其他的问题了。而收费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,这才是关键。不要本末倒置了。

Koant 同学的逻辑思路非常清楚,收不收费,和收了费以后这钱该怎么用,这是两个问题。即使收了费以后,这部分钱得不到善用,我们也还是应该收费。当然,毫无疑问,我们希望收到的这部分拥堵费,能够得到非常妥善的使用。

4.征收拥堵费的困难与阻力

周二的问题是:“如果你也赞成征收交通拥堵费,那为什么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拥堵,为什么这种做法得不到采纳和执行,困难来自哪些地方?”

很多同学的回答都非常好,把大家的回答加起来,可能就是全部答案了。

其中an同学点到了最重要的几点,她说:

成本太高。如何建立高效公平的收费机制依然是核心的问题;

思想落后。大多数人会抱怨拥堵费太贵,而不会意识到这是在花钱买效率;

监管机制可能不完善;

无相关的法律出台。

在我看来,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,都是实施拥堵费的困难和障碍。

5.实施拥堵费困难之一:公众意识跟不上

第一,公众的意识跟不上。

这个礼拜三,我们讲了两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,很容易望文生义的经济学概念,公用品和私用品。你能够明白这当中的含义和区别。但其他人,外面的其他人,绝大多数是分不清楚这个概念的,是会对这两个概念望文生义的。

他们会以为,只要是政府提供的服务那就是公共服务,那就不应该收费。他们思考的角度,是从路这个词前面有没有一个“公”字,如果这路叫做“公路”的话,那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,顾名思义嘛。

他们不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,说一件产品只要是一个人用,别人不能用的,那就是私用品,不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还是由私人提供的,这都没关系。

公众不接受征收拥堵费的建议,还有另外一层原因,那就是顾及到自己的利益可能要受损。

很多人会觉得,只要让我付钱我就不愿意。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,我们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,我们享受到绝大多数的良好服务,正是因为有了收费,实施了“用者自付”的原则以后,这些商品、这些服务才变得可得,才变得便宜,才变得优质。

6.实施拥堵费困难之二:决策程序漫长繁杂

实施拥堵费的第二个困难,是公共决议的程序上面的困难。

比方说,我们国家有不少城市有规定,凡是政府要出台收费措施,那得经过当地人大的批准。这本来是一项保护民众,不被政府乱收费的好的法规,但这就给治堵增加了难度。

哪怕是负责的官员和专家都意识到,都明白到征收拥堵费的好处,那也远远不够。想到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立法过程,官员和专家可能就不得不先采取一些权宜之计,一些不需要收费的办法。比如说抽签买车,比如单双号上路,比如拍卖车牌等等。效果远远不如征收拥堵费好,但是,这是比较容易实施的措施。

我来给你举个例子,如果大家都认为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只要手里面有碗就有权去盛饭。那接着会发生什么?接着发生的事情就是,饭不够了。

针对饭不够的这个事情,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对饭收费。但大家说,不行,饭可是基本人权,饭是公用品,不能对饭收费。那怎么办?那人们就只能去限制用碗的权利。

我们要对每一个碗加个编号,单双号盛饭,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无权买碗,谁要买碗要抽签,还要拍卖买碗的权利。所有这些措施,都是不能切中要害的。你想想,限制人们买碗能够控制的,只是这市场上的碗的增量,碗的存量还在那里。

通过这个角度来看各个城市治堵的办法,你就能豁然开朗了。任何拥堵,它都不是永远的堵,而是某个时间,某个路段的堵。如果你要通过摇号或者拍卖的方式控制新增车辆的数量,那效果是微乎其微的。因为一旦摇号成功,一旦拍卖成功,人们就会尽可能上路。那些发生在某个具体时间和地段的拥堵依然得不到解决。

如果你非要把整个城市车辆的存量,降到在特定的时间和路段都不发生拥堵的话,那么这个城市的车辆数目就会过少了。正确的解决办法是,对饭收费,而不限制人们买碗的权利。你买多少碗都可以,但是盛饭要交钱。

拥堵的本质问题,是路权的争用,咱们对路权收费。你爱买车,买多少都可以,只要不经常上路就可以了。

在很多发达国家,每个家庭都有车,但是很多人上班是不开车的,或者只开半程车,把车开到地铁站门口就改乘公交地铁了。这才是切中要害的解决方案。

官员担当的勇气也非常重要。我们在课上说过,英国经济学家庇古(A.C.Pigou ),在一百年前就开始讨论拥堵的问题。而伦敦在1960年代就开始讨论实施交通拥堵费的可能性。

一直到2000年,当时竞选伦敦市长的肯·利文斯通(Ken Livingstone ),他就明确地在自己的政纲里提出,如果当选,他就要实施交通拥堵费。后来,他当选伦敦市长了,他已经有言在先,又获得了选民的支持,这时候他才做得成。这些条件都得凑起来,得看运气。

7.实施拥堵费困难之三:定价标准

实施城市交通拥堵费,我最大的担心是在定价问题上。

在渔村的故事里面,我们定价6块8毛钱,让5个人上路,这是在私有制下能够摸索出来的一个平衡点。在现实生活中,如果对公共的道路进行收费,这个摸索的过程很可能不会那么畅顺。

如果收费的标准是通过一群社会贤达,通过公开听证会的形式来确定的话,那么这个定价很可能就会过低。结果,治堵的效果不明显,人们还抱怨你收了我那么多钱,我们还堵在路上。

所以,最理想的解决办法,是政府事前进行公开招标,给一个足够长的营运时间,让私人公司进行全盘的规划。具体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办法,具体如何定价,才能让道路的使用率达到最高。而政府也能收到最大金额的收费,这些钱他们拿去善用。

8.牙科医院提供的是不是公用品?

周三的问题是:“牙科医院和传染病院提供的,是公用品还是私用品,为什么?”

很多同学都答对了,一个人牙有问题,他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小,所以牙科医院提供的主要是私用品,一个人用,别人不能用。而一个人得了传染病,他对公众的影响会很大,治疗一个人的传染病,其实是对整个社会提供了预防服务。所以,它在很大程度上提供的是公用品。

一个人牙痛去不去拔牙,这基本上是他自己的事情。一个人得了传染病,他去不去看病是大家的事情。政府什么时候管,什么时候不管,跟一种疾病的外部性是强是弱密切相关。

9.利益计算不同,决定了人们选择的理由不同

周四的问题是:“我们经过五个礼拜的学习,五个礼拜专门讨论权利的经济学分析,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”

我觉得杨健同学提到的一个概念,给了我最大的共鸣。

他说:“薛老师,你在好几次课上都提到了‘光谱’,在两个极端的事物很好分辨。但大多数的事物都具备了两极属性,需要我们用心去分辨。”

我觉得杨健同学的感受非常到位。是的,我们的课程,已经逐渐把看问题的度走向复杂化了。吴伯凡老师在“得到”平台上的《伯凡日知录》专栏里面,也曾经提到过灰度的问题。

吴伯凡老师的专栏是我每天都听的,特别的精彩。他讲的“灰度化管理”实际上就是一个光谱的概念。在黑和白当中找一个平衡点的艺术。

最近几年一直非常火的一个网络综艺辩论节目《奇葩说》,上个礼拜播出了这一季的最后一集,罗振宇老师在里面有一段演讲非常精彩,他说:成长就是一个复杂化的过程,人变复杂了,看问题的角度变复杂了,这就是成长。我推荐你到爱奇艺上搜索“奇葩说”看看这个节目。

针对昨天周四的问题,学了整个关于权利的模块,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当然,你可能猜到了,我对渔村的故事感受特别的深。

其中有一点,人是善于制造理由的。你看,在不同的所有制下面,他们有不同的收益,不同的收益决定了他们说什么样的话,提出什么样的论据,营造什么样的文化。利益计算的不同,决定了人们选择的理由的不同。

周五辩论

好,我们周一到周四都给大家留了思考题。今天礼拜五,我给大家留一个辩论题,大家一起辩论。

我们刚才提到了,吴伯凡老师谈到的“灰度管理”的问题,今天我们就辩论一下,人要不要坚持原则。“坚持原则”这句话说来容易,但是每当人们想起这句话的时候,就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些值得纠结的事情。如果不值得纠结的话,那当然坚持原则就好了。

正方:我们应该任何时候都坚持原则,因为只有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坚持原则,那才叫坚持原则,不然这句话就是一句空话。

反方:坚持原则是要有条件的,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不坚持原则,也算是一种艺术。

欢迎大家参与辩论。

欢迎留言

最后,我还要提醒你,我为你准备了黑板报。黑板报上贴了这个礼拜我认为最精彩的留言,欢迎你踊跃留言,希望下周能够在黑板报上,见到你的分享。

这周的问答时间就到这里了。明天是预习的时间。祝你周末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