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们这个单元开始讲定价的规律。

我们整个模块讲的是生产的规划。我们要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来确定,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的生产;我们也讲了生产的规律,我们的生产成本怎么计算,我们什么时候开工、什么时候可以盈利、什么时候应该增加投资、生产经营的现实条件是怎么样的,我们的雄心和想象力,对我们的生产又有什么样的影响。这是我们这个模块前面的两个单元。

今天这个单元,我们讲东西生产出来了以后定价的规律,我们是怎么定价的。

今天我们讲两个概念,受价者和觅价者。受价是接受价格的意思,觅价是寻找价格的意思,寻觅的觅。

1. 完全竞争状态与受价者

首先要跟大家介绍的,是经济学里面所谓的“完全竞争状态(perfect competition )”和“不完全竞争状态(imperfect competition )”。

所谓的完全竞争状态,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:首先市场里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,数不清的买家和卖家,他们交易的商品没有任何质的差别,都是同质的,同样一种商品。任何一位买家或者卖家,他都不能够通过控制他的买卖量来影响价格,因为他的买卖量跟整个市场的买卖量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。

与此同时,任何一位买家、任何一位卖家,都可以随时进入或者退出市场;市场的信息也是完全自由流通的,大家都知道他们要买卖的商品是什么,价格是多少;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很低,没有讨价还价的过程,没有尔虞我诈的过程。

这样一个状态,在经济学里面就被称为“完全竞争状态”,或者“理想竞争状态”。

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,有哪些市场是符合“完全竞争状态”条件的呢?一般我们会说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这个标准。由于农产品市场上农民的数量相当多,而他们生产的农产品,质量之间的差距非常小,他们自己的产量跟整个市场的产量相比微不足道,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价格,这就是“受价者(price taker )”的意思。

而更典型的例子,是股票市场上面的股票。在股票市场上面,我卖1股苹果公司的股票,跟你要卖20股苹果公司的股票,这1股跟20股之间,是完全没有质的区别的。

这甚至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所以在股票市场上,你要把你手上的股票卖出去,你定价不能高那么一点点,再高就卖不出去了;当然,如果你的定价比市价低那么一点点,你一下子就能把它卖出去。当你要买卖的股票数量不是太大,不占市场任何显著份额的时候,你就是一位地道的受价者。

2. 不完全竞争状态与觅价者

而跟“完全竞争状态”相对的另外一种状态,我们称之为“不完全竞争状态”。它是什么意思呢?

它是指市场上每一位卖家所卖的产品,在品质上都有一定的差距。当然,我们也假定,在这样的市场里面,信息不完全流通、信息不完全对称,交易费用是正的,存在讨价还价,甚至存在尔虞我诈的现象。

正是因为每一位卖家卖的产品有品质上的差别,所以买家不能够在不同的卖家所卖的产品之间,进行自由的切换。

一家厂商的产品跟另外一家厂商的产品,总有那么一些区别是消费者在意的,正是因为这样,卖家哪怕把价格提高那么一点,消费者也不会像在受价者市场那样完全跑掉,他愿意多付那么一点,尽管可能他们买的数量会减少一点。

如果卖家把价格降低那么一点,他当然能够多卖一点,但不会把全世界所有的买家都吸引过来,因为他们家的产品跟别家的产品毕竟还有区别,消费者不会因为这家的产品降了那么一点点价,就放弃他们原先在别处购买的产品。

在这种市场里面,卖家具备一个最重要的特征,就是他们对价格和产量具有一定的操控权。价格提高一点不会把顾客完全赶走,价格降低一点,不会把世界上所有的买家都吸引过来。

换句话说,这种卖家的特点,是他们面对的是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,我们把这种卖家,面对一条倾斜向下需求曲线的卖家,称之为“不完全竞争者”。

大家想一想倾斜向下需求曲线的样子——当价格定得过高的时候,需求量就会萎缩为零,这时候卖家获得的收入或者利润等于零。

同样,这种卖家也不会把价格降得过低,因为他们把价格降得过低,确实可以扩张他们的市场份额。但是尽管市场份额很大,如果他们的定价过低的话,他们总的收益或者利润也等于零。

他们要追求的是,他们收入和利润的最大化,他们要想办法摸索一个合理的价格,而这个价格能够使他的总收入达到最大。

你看看我给你准备的图,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。在这幅图里面,这种卖家所要追求的,是倾斜向下需求曲线下面那个矩形的面积最大化。

问题是我们所说的需求曲线都是示意性的,只是画一个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而已,在现实生活中,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怎么样的,没有人会给厂商把这条线画出来。

所以到底定价是多少才合适呢?如果价格再涨一点,消费者就会少买多少?价格降一点,消费者又会多买多少?这个度不容易掌握。卖家必须不断地摸索才能知道。

也就是说,怎么定价、怎么定产量,才能使得销售的总收入达到最大这得摸索。这个最优点不是显而易见的,是必须摸索的。正是因为这样,我们把这种卖家称为“觅价者”,找价格的人(price searcher)。

在现实生活中,哪些市场符合不完全竞争的条件呢?那多了,我们见到的几乎所有的生产商都属于觅价者。比较明显的,我们用的不同品牌的手机,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大,小米、锤子、苹果,它们的品质不一样、风格不一样、侧重点不一样,价格也不一样。

事实上,哪怕是你家小区那个小卖部,也是属于觅价者,而不是受价者。表面上,他卖的水跟别家卖的水是一样的,但实际上他提供的服务是独特的。他卖的不仅仅是一瓶矿泉水,他还在那个具体的位置给你卖水,所以你买到的这瓶水、得到的服务——综合服务,是跟你在别处买一瓶水不一样的。

这家小卖部,他如果让每箱水涨价2块钱、涨价5块钱,甚至涨价10块钱,你可能还会买他们家的水,为什么?因为他们这家店铺的地理位置,决定了他们所提供的综合服务是具有独特性的。

他多收你2块钱、5块钱、10块钱,你不会跑掉,你还是会买他们家的水,只不过可能买少那么一点点。如果他们把价格下降一点点,他也不会把全世界要买水的人都吸引过来。所以一个小区里面的小卖部,实际上也属于觅价者,而不是受价者。

3. “不完全竞争”是市场常态

完全竞争状态对应着受价者,不完全竞争状态对应着觅价者。

而在真实的生活当中,只有极个别的市场符合完全竞争的模式,而其他大量的场合,实际上都是不完全竞争的状态。甚至包括我们住宅小区里的小卖部,实际上他们都是觅价者,而不是受价者。竞争都是不完全的,而不是完全的。

说到这里,我就要给你做一个澄清,经济学家们把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、理想竞争和不理想竞争之间的关系,刚好弄反了。

在现实生活中,那种所谓的完全竞争状态,所有的厂家都在生产同样的产品,这不是什么好事。你愿意活在那样的社会里面吗?

真实的社会,是每一位供应商,都力争给消费者提供有那么一点不同的产品,力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多那么一点特色,那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竞争状态,那才是完美竞争(perfect competition )。

而经济学家把这两个词给搞反了,他们认为的那种理想的状态,恰恰是不理想的。他们批评的“不理想状态”,恰恰是我们每天都遇到的、商人和消费者都孜孜不倦在追求的状态。

正是因为这样,商人们不断地生产新的产品,追求差异化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从来没有过市场上只有一种产品的状态。

也正因为这样,经济学家哈耶克(F. A. Hayek,1899年5月8日-1992年3月23日 )——记得吗,我们前面介绍过他重要的文章《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》——哈耶克说:

竞争的本质就是动态的过程,但这个本质却被经济学家们——那些追求静态分析的经济学家们——完全忽略了,大多数人似乎认为,判断真实生活中的效率标准,就是所谓的“完全竞争状态”。如果现实中的市场不符合完全竞争状态,那我们就说这是不理想的。这种看法不仅不可取,而且是有害的,我们不应该用“完全竞争状态”来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标准。( F.A. Hayek, “The Meaning of Competition,” in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, 1948, http://mises.org/daily/4181)

但不管怎么样,这就是现状,我们把概念弄清楚了,具体怎么评判,可以是另外一回事。

课堂小结

今天我给你讲了两组概念:一组是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概念;另外一组是受价者和觅价者的概念。

完全竞争状态对应着受价者,不完全竞争状态对应着觅价者。

经济学家们把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、理想竞争和不理想竞争之间的关系,刚好弄反了。

课后思考

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,你能不能告诉我,有哪两个品牌的产品是完全同质的,一点差别都没有的?对你来说有没有这样的两个产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