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“读懂你的人生脚本”,今天来进入第一讲“一切都是自传”。只有了解为什么说“一切都是自传”,才会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 “人生脚本”。

一切都是自传

一切都是自传,这句话的意思是,每个人讲的故事,都是在说他自己。譬如每一位作家最感人至深的小说,在很大程度上都像是他的传记。

打个比方,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,他最受欢迎的小说《挪威的森林》,就是取材于他自己的真实人生,小说女主角绿子的个性,和他的夫人阳子是一样的。

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

他小说里写的年轻人,很多都有自杀和精神控制的表现,关于精神控制,村上在书里的形容是,身体里被别人装了一个什么东西。

也许,村上春树多次见过年轻的朋友自杀,这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,于是他一生都在用小说化解这个伤痕。

除了这个以外,他也常常写到井,有这样一个情节出现过很多次:男主人公进入井底待着,后来发现,井底有一条路,走出去,就是他要去的目的地。

而这个“井”的出现,也跟村上春树自己有关系,他解释说:我的理想就是继续待在井底。

我特别喜欢他的这个关于井的隐喻,所以在给我的书签名的时候,我经常会写下这样一句话——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。

话说回来,比起《挪威的森林》,其实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·米切尔的作品《飘》,更像是一个地道的自传。

在《飘》这本书里,米切尔塑造的女主角斯嘉丽,既是经典的强悍美国女性的形象,也是米切尔自身的形象。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亚特兰大,就是米切尔出生长大的地方。女主角斯嘉丽的家庭结构,和米切尔的家庭也很相似。

在小说里,米切尔还塑造了一对截然相反的男人形象,一位是彬彬有礼但是无力的绅士艾希礼,一位是平日浪荡但关键时候不糊涂的白瑞德。

白瑞德的形象深入人心,我听很多女性都表达过对白瑞德的喜爱。他藐视一切明规则,却懂得社会运行的潜规则;他胆大妄为,却在关键的时候特别给力;他很花心,却一直把斯嘉丽当做最爱或唯一的真爱……

白瑞德和艾希礼这一对男人形象,取材于作者米切尔的生活。她的初恋是一名军人,是像艾希礼一样的男人,两个人已经订了婚,但后来不幸战死。而米切尔的第一任丈夫厄肖普,就是人们眼中的恶棍,他冷酷无情、酗酒成性,还沾花惹草,这段婚姻后来也解体了。

这样看,就非常有意思了。厄肖普就是真实生活中的白瑞德,和美好没有关系,但米切尔作为一名女作家,在小说里却严重美化了这个形象。她为什么要这么做,而这种花花公子的形象又为什么这么受女人欢迎呢?

其实,这是人类一个共同的故事,白瑞德这一类的花花公子形象还有更登峰造极的表达,那就是经典喜剧爱情电影《唐璜》中的男主角唐璜。但今天我们不展开这个话题,以后再说。

电影《唐璜》剧照

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人生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性?也许作家都不明白,于是在米切尔的小说中,用了“一团迷雾”四个字来表达。

小说女主角斯嘉丽常做一个梦,梦见自己身处于一团雾中,不知去向何方。

小说最后,白瑞德说再也不爱她了,然后离开了家,她去追白瑞德,跑到院子里,却发现,院子里有了一团雾。看着这团雾,她惊呆了。

这团雾,可能是代表斯嘉丽潜意识的一团迷雾,或许也是人生的迷雾,人性的迷雾。和村上春树小说里的“井”,是同一个道理。

在我看来,心理学之所以这么迷人,这么受欢迎,是因为我们觉得,心理学能帮我们看清楚,这团雾或这口井到底是什么。

人生脚本

不同的心理学家,会用不同的路径去研究人性的迷雾。像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·伯恩就提出了“人生脚本”这个概念。

伯恩认为,每个人都在童年时代形成了一个“人生脚本”,像是一个人的人生剧本一样,会有开始、展开、高潮、结束和尾声。通常情况下,如果没有很深地去认识自己的话,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脚本是什么,只有当它真实发生了、展开了以后,我们才会知道。

背景知识

埃里克·伯恩是加拿大心理学家(1910年-1970年),英文名是Eric Berne。他发展了相互作用分析(Transactional Analysis,简称TA)的治疗流派。除了人生脚本的概念广为人知外,他还提出了自我状态。他认为,我们有三种自我状态:儿童自我、父母自我、成年自我。在人际关系,这三种自我会有种种微妙的相互作用。所谓的相互作用分析,就是分析人和人之间,是怎样在这三种自我状态下沟通的。

伯恩的书非常值得一读,现在他的书中文版在售的有《人生脚本:说完“你好”,说什么》《人间游戏:人际关系心理学》等。

比起精神分析、认知行为和人本主义,TA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治疗流派。

如果你多了解那些你最喜欢的作家、导演和演员的人生,你会发现,他们的作品,和他们的人生,是互为影子的。

特别是那些最打动人心的角色和作品,其中最出彩的,必定很像是创作者自己的自传,而它之所以会打动人,则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故事。

并且,那些伟大的导演和小说家都知道,他们创作的故事,必须是从自己潜意识深处发出的,才能打动受众。

像日本“动漫之王”宫崎骏,在创作自己的动漫作品的时候,就特别知道,要向潜意识深处去寻找素材。比如,他获得奥斯卡奖的作品《千与千寻》中,给河神洗澡的镜头,就源自于宫崎骏的一段记忆。他小时候常路过一条河,表面上河水非常清澈,但某次清理后发现,河里的淤泥中竟然有那么多东西,特别是还有一辆自行车,这让小宫崎骏印象深刻,而他就把这些素材用到了给河神洗澡的镜头中。

动画片《千与千寻》之河神

所以,一旦你知道,一个演员、导演和小说家最出彩的故事,常常就是他们的自传时,也许你会发现很多东西。

譬如影星周星驰,他所有的影片,都有一个共同点:一个小人物被人践踏,被人瞧不起,后来经过奋斗,成为神一般的存在。

这还只是比较表面的东西,更深一点的人生脚本,在影片《大话西游》和《西游降魔》里可以看到:男主角一直在逃避并刻薄地对待他最爱的女人,直到这个女人用死证明自己的爱,男主角才悲痛成神。

这是戏剧剧本,而在真实的生命剧本中,星爷也成了神一般的存在,同时也孤独至极,一谈起婚姻来,他就自卑得不得了,觉得自己不可能有婚姻了。

并且很有意思的是,记者柴静采访周星驰的时候,提炼出了星爷的人生脚本,但他竟然没有意识到,自己在很多部重要的作品中,都重复着同一个模式。

这说明,周星驰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构建了这样的戏剧剧本。他之所以会成为华人圈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,那也是因为,他从潜意识中构建出的剧本,也是我们很多人共同的人生脚本。很多影迷如此热衷于他的电影,也都因为一个共同的感觉,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事。

电影《大话西游》剧照

所以,作为观众,我们在观看电影、电视和小说,并被其中一些故事深深打动的时候,请别把它们当做一个简单的娱乐。你需要问问自己:

为什么这些故事触动了我?

天啊,难道是因为,这也是我的故事吗?

今日得到

最后,我们来总结一下,今天这一讲的关键内容:

第一,导演、演员和小说家创造出来的出彩作品,常常源于他们的自传。

第二,心理学家埃里克·伯恩说,每个人都有一个“人生脚本”,它在童年的时候形成,有开始、展开、高潮和结尾几个部分。

第三,那些最打动人的故事,很可能是人类共同的重要“人生脚本”。

第四,那些最打动你的故事,很可能是你的“人生脚本”。

一个思考

提个小问题,如果有可能,你希望你的人生脚本像哪一部艺术作品呢?欢迎你在留言中跟我们分享你的答案。